首页 > 专题 > 涉藏问题 > 动态新闻
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巡礼
2004-07-25 00:00

     

新华社记者

  (一)
    
一提起西藏,人们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巍峨的雪山;一提到西藏文化,人们就会谈起雄伟的布达拉宫。建筑是凝固的艺术。西藏的建筑艺术源远流长,凝聚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根据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初期开展的全区文物普查,西藏全区有文物点1700余处。目前,西藏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3座,自治区级文化保护单位64处。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西藏的文物保护也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1989年到1994年,中央政府拨款5500万元和大量黄金、白银等贵重物资维修布达拉宫。1994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委托的专家对维修竣工的布达拉宫进行了实地考察,认为维修是古建筑保护史上的奇迹”“对藏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布达拉宫由于其本身价值与保护状况,被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同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同时,还将大昭寺列入同一世界遗产项目。2001年,中央政府再次拨专款33亿元,启动布达拉宫二期维修工程和罗布林卡、萨迦寺的维修三大工程。此外,中央人民政府每年对西藏文物保护事业的日常经费投入400万至500万元。
    
(二)
    1997
年,一座规模宏大、风格鲜明的藏式建筑在拉萨西郊落成。这就是国家投资近1亿元建设的西藏自治区博物馆。它是西藏建筑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它用现代方式保护、收藏、展览着大量堪称稀世珍宝的西藏文物。
    
西藏藏文档案文献是纸质的宝库,其数量巨大,门类繁多,在中国仅次于汉文文献档案。目前,西藏自治区档案馆馆藏档案300多万卷。西藏各级各部门共收藏纸质、缣帛和木、金属、石、叶等质地的档案400余万卷,除90%多的藏文外,还有汉、满、蒙古、印地、梵、尼泊尔、英、俄等10余种文字,档案内容上起元朝,下迄当代,是一个时代体系完整的历史档案宝库。
    2001
年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之际,以胡锦涛同志为团长的中央代表团来到西藏,看望和慰问了西藏各族人民,与各界人士广泛接触,在接见藏传佛教界人士时,给一些寺庙赠送了新版藏文《中华大藏经》。
    
藏文《大藏经》是集中大小五明知识的藏族传统文化百科全书。从1986年起,国家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设立了对勘藏文《大藏经》项目,通过对所有版本进行对勘精校,由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对勘本藏文《大藏经》。至今,这项文化工程已经投入了3600万元,将于2007年完成。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西藏的传统音乐、舞蹈、民间故事、谚语、民谣等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就不断得到抢救、搜集、整理、研究、编辑和出版。史诗《格萨尔王传》是其中的成功范例。1979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了抢救、整理《格萨尔王传》的专门机构,经过20年努力,共搜集藏文手抄本、木刻本近300部,现已正式出版藏文本70余部,总印数达300余万册,还出版了20多部汉译本和若干种英、日、法文版。国家先后编辑出版了《中国戏曲志·西藏卷》、《中国民间歌谣集成·西藏卷》、《中国民间舞蹈集成·西藏卷》、《中国谚语集成·西藏卷》。有关西藏曲艺、民族民间歌曲、戏曲音乐、民间故事的文艺集成也正在编纂之中,即将出版。
    
(三)
    1987
7月,西藏自治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讨论通过了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若干规定(试行)(2002年修订为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规定)。一部新的地方法规诞生了。第二年,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实施了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若干规定(试行)的实施细则。
    
具有悠久历史的藏语文,是西藏文化延续和发展的重要载体。藏语文在今天的西藏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西藏自治区国家机关通过和实施的所有决议、法规、文件和公告都使用藏汉两种文字。在司法诉讼中,对藏族诉讼参与人,都使用藏语文审理并出具法律文书。走到西藏的任何一个城镇,人们都可以看到机关、厂矿、学校、车站、机场、商店、宾馆、影剧院、体育馆的标牌和街道名称、交通路标等公共设施上的藏文名称,随处可见各单位藏文的公章、证件、表格、信封、信笺和稿纸标识。随着西藏电视台卫视频道的开播,在西藏和祖国内地的任何地方,人们都可以看到西藏的藏语电视节目。现在,西藏有藏文报纸10种,藏文杂志14种,每年出版近百种藏文图书,藏文网站不断增加。西藏所有文艺团体都用藏文创作节目,用藏语表演。
    
藏语文在西藏现代教育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自治区教育系统全面推行以藏语文授课为主的双语教育体系,已经编译出版了从小学到高中所有课程的藏文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1951年以前,西藏的文盲率超过95%,而今天已经下降到5%。
    
面对事实,回国参观的海外藏胞无不对国内藏语文教学的系统性、教材编写的完整性表示钦佩,承认只有在中国,藏语文才能得到这样的保护并发扬光大。
    
(四)
    
由于历史原因,从公元10世纪开始,藏传佛教文化在西藏文化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浸透到西藏社会的方方面面。1959年民主改革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实行了政教分离,藏传佛教不再居于西藏文化的主导地位,宗教信仰成为个人私事,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始终得到依法保护。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家拨出巨款,修复了一大批著名寺庙,寺庙所藏典籍也得到了良好保护。目前,西藏共有1700多座寺庙和各类宗教活动场所,僧尼46万多人,有大量信教群众。各种宗教活动正常进行,每年都如期举行各种重大宗教节日或活动。
    
西藏医学具有悠久历史,今天,富有特色的藏医药从理论研究到临床实践上都得到了继承和发展。西藏各级藏医机构搜集整理近百部藏医学文献、专著,在藏医史、藏医药文献、医药学理论、医德与师承、藏医本草等方面都有研究成果面世。14年前成立的西藏藏医学院已经有硕士点,西藏的藏医机构已发展到14所,有60多个县医院开设了藏医科,西藏在编藏医药从业人员达1071名,出现了藏医与西医、中医相结合的诊疗方法。藏药生产走上了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轨道。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西藏自治区将藏药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藏医藏药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时期。
    
(五)
    1951
年西藏的和平解放和1959年的民主改革,给古老的西藏社会注入了新时代的活力,西藏文化开始被注入全新的内涵。西藏文化从此结束了为少数上层封建僧侣贵族所垄断的历史,成为西藏全体人民继承和发展的共同文化遗产。西藏文化打破了封闭、停滞和萎缩的状态,形成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的开放和发展态势。在优秀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弘扬的同时,西藏的现代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体育事业从无到有,形成体系,形成规模,获得空前发展。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西藏文化对外交流日益频繁,走向世界的脚步迅速加快。过去蒙在西藏社会的神秘面纱被揭开。从国内到海外,从学术界、文化界、新闻出版界、宗教界到工商界,一个规模空前的民间保护和发展西藏文化的热潮正在涌动。遍布全球的真正热爱西藏文化,关心西藏文化保护和发展事业的人士欣喜地看到,充满活力的西藏文化正在不断闪现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2004
621日,这注定是一个将永远载入文化史册的日子,在中国的首都北京,一个新的民间组织———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诞生了。
    
(据新华社北京621日电)

  链接

  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621日成立,其业务范围是:对西藏文化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调查研究,向政府及经济社会组织提出有关保护和发展西藏文化的具体建议;在海内外举办西藏文化展览和学术研讨会,全面、真实地介绍西藏的宗教、教育、艺术、民俗、医药、旅游、环境保护等;参加有关国际会议,介绍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方面的成就和经验;组织藏学家及西藏艺术团出国访问,邀请国外友好人士到西藏考察,广泛联系国外藏胞并提供相关服务等;争取、帮助、组织、推动海内外组织和企业为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项目投资、培训人员;依据国家法律在海内外筹集资金,资助西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社会主义藏族新文化发展方面的项目;提供西藏文化咨询服务等。

  (本报记者  叶晓楠)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40622 第四版)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